邱奕宏: 蘋果日報 原出版時間:2019/12/13
原文連結: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20191213/QSHWQ3U7CF7KBCYQ5OIZUKUJUU/

國立交通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副教授、傅爾布萊特(Fulbright)學人,現為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

近日《華盛頓郵報》以「阿富汗文件」(The Afghanistan Papers)為名,揭露一份美國政府內部文件,記錄在美國有史以來參戰時間最久、花費近1兆美元、導致2000多美軍喪生及2萬美軍受傷、至今仍陷於膠著的阿富汗戰爭中,美國高層官員刻意誤導民眾對戰爭真相的了解及對一系列失敗決策的掩蓋行為。
這份名為「記取教訓」(Lessons Learned)的訪談紀錄文件,是在2008年由美國國會所設立的「阿富汗重建特任總監察長」(SIGAR)轄下,從2014年至2018年對高達400名官員、將領及阿富汗重要人物所進行的訪談,目的在記取美軍在阿富汗戰爭中的教訓。
許多媒體將此份文件與在1971年對越戰造成極大影響的「五角大廈文件」(Pentagon Papers)相提並論,並聚焦在文件內幕暴露出美國政府官員對戰爭失敗的刻意掩蓋與對民眾的蓄意誤導。但事實上,兩份文件揭露的原因與方式皆有差異。五角大廈文件的曝光主要是因美國官員艾爾斯伯格(Daniel Ellsberg)因厭惡越戰而對媒體洩密,但阿富汗文件則是《華郵》記者鍥而不捨的努力下,透過《資訊自由法》與政府單位訴訟纏鬥近3年後取得勝利的成果。
如同五角大廈文件揭露兩位越戰總統甘迺迪及詹森為遮掩戰場失利的謊言,阿富汗文件亦暴露從小布希、歐巴馬至川普的3屆政府在此戰爭的進退失據、避重就輕與粉飾太平。不僅許多受訪者坦承3位總統的策略皆毫無價值,而主導軍事行動的高階將領對阿富汗並不了解,亦不知為何而戰,甚至受訪政府官員表示他們不僅沒有策略、不知敵人在哪、亦不知目的為何。

國安網絡不被究責此外,阿富汗文件顯示,為獲得國內民眾的支持,美國政府蓄意營造戰事成功及勝利在望的假象。這些文件透露,不論是總統、國會議員、政府官員或軍方將領的公開說法,皆與其在私下看法相互牴觸,而刻意用正面表述來蒙蔽美國民眾,以遮掩戰事失利的事實。另一方面,政府報告則刻意扭曲或操縱統計數據來美化戰爭成果,並刻意忽略阿富汗政府的貪腐及援助竊取行為,這些做法都使得美國民眾持續遭受欺騙。
美國Tufts大學國際法教授格蘭農(Glennon)在他一篇名為「國家安全與雙重政府」(National Security and Double Government)的論文中即指出,由於美國的國家安全政策是由一群掌管不同部門與機構的執行官員所構成的國安網絡所界定。此國安網絡僅對他們在美國政治體系內的結構性誘因有所回應,而且大都在《憲法》限制與公眾視線外運作。在此情況下原本應制衡行政部門的司法規範變得無關緊要、國會監督變得失去功能,甚至總統的控制皆僅成為名存實亡。
於是國安社群自成為一個封閉而無須被究責的政府深層結構,而導致美國在對外關係上經常重複失敗的政策,而無法作出徹底的改變。儘管表面上美國是三權分立的有限政府,但實際在國安政策與對外關係上,行政權的權力、組織、資源與專業度遠勝過司法權與立法權,致使司法的審判必須仰賴行政部門的專業判斷,立法權的監督與預算審核必須依靠行政部門的資訊來源,這使得麥迪遜式(Madisonian)的三權分立、相互制衡的政府結構成為一個欺騙大眾的假象。
實際上由這群無須民選、無須負責的高層國安官員所構成的網絡才是真正主導國安外交政策的決策者。此一形式的政府結構被稱為杜魯門式(Trumanite)網絡,因為美國的國安體系組織是在1947年杜魯門政府所制定的《國家安全法》所建立。此雙重政府的運行與衝突界定了美國自二戰後在戰略與外交政策上的成敗,也說明了其經常重蹈覆轍的原因。

結構性失衡的外交阿富汗文件暴露的不僅是歷屆美國政府對美國民眾的欺瞞與誤導,而更凸顯其無法從越戰失敗中獲取教訓的慘痛事實。這「無法記取教訓」的癥結在於美國外交決策是由封閉的國安官員網絡所構成的政府結構來主導,而不受三權分立的政府結構所制衡與監督。《華郵》揭開的內幕僅是再次暴露出美國外交政策的深層結構性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