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奕宏: 蘋果日報 原出版時間:2019/10/29
原文連結:https://hk.appledaily.com/member/twdaily/article/1_1655849__1

邱奕宏 交通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副教授、傅爾布萊特(Fulbright)學人,現為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

近來在國會彈劾陰影下川普政府接連發生引發關注的外交事件。日前川普撤軍敘利亞導致土耳其派軍進攻而造成庫德族民眾死傷,導致國會兩黨及輿論大肆抨擊川普背棄昔日對抗伊斯蘭國的盟友。為平息爭議,川普急派副總統彭斯與國務卿龐佩歐赴土國協商來換取土國停火。
為移轉前述撤軍招致的批評及國會彈劾的壓力,川普在五角大廈未「絕對確定」下,急切地在推特宣告大事發生,並隨即在上周日宣布伊斯蘭國首領巴格達迪遭美軍追擊而自戕的死訊,藉此炫耀他殲滅伊斯蘭國的功績。
上週彭斯的中國政策演說,更是引發國人的關注。儘管他的整場演說不乏對北京的猛烈批判,並重申對台灣民主的支持及首度表達與香港示威群眾站在一起的立場。然而,在美中貿易談判正在進行的脈絡下,他的演說也硬中帶軟,而首次明確指出川普政府並非尋求對抗中國或圍堵中國發展,亦非尋求與中國脫鉤。
此三件看似不全然相關的外交事件,卻反映當今美國在推動自由主義霸業(liberal hegemony)下所面臨的困境。哈佛大學教授Stephen Walt的最新著作《善意的地獄》(the Hell of Good Intentions)指出,自冷戰結束後,美國外交菁英即希望透過美國作為全球單一霸權的力量,來依照美國的利益與價值重塑世界秩序,以成就此霸業。
在此大戰略下,美國鼓勵各國推動民主、法治、人權及宗教自由。在國際上提倡經濟開放、遵守國際法與支持國際組織,並認為美國在全球事務上扮演「責無旁貸」(indispensable)的領導角色,且唯有美國保持超強地位方能有效捍衛、深化與推廣自由主義價值。
為實踐此霸業,美國必需維持軍事超強、擴大影響範圍及推廣民主和人權。於是美國軍事支出超過其他強國總和、美國在各地承擔的安全防衛責任持續增加、美國對外輸出民主並支持民主轉型。但這些作法卻忽視其他國家對美國獨大的憂慮、誇大軍事手段的功效、輕忽改造他國社會的難度,並忽略對美國自身發展的關注,因而導致此霸業的推動多以失敗收場。
從此角度理解前三項外交事件,遂不難發現美國作為自由主義霸權在理念與實踐上面臨的困境。儘管川普絕非是自由主義價值的領袖,但其為達成撤軍承諾而不惜背棄盟友的作法,卻觸怒了大多數抱持自由價值的國會及輿論,而迫使川普須採取行動來挽救美國的自由主義霸權形象。
事事強調以美國利益為優先的川普,卻仍不自覺延續美國自由主義霸權打擊全球恐怖主義的政策,而將擊殺遠在中東的伊斯蘭國領袖視為是其領導全球反恐戰役的重大勝利。而彭斯的演說更是充斥自由主義霸業的信念。除了強調民主、自由與法治等價值是有利於美國與全球外,他更宣稱這是適用於全世界國家與人民間最佳的政府形式。
在看似自由主義霸業仍為主導美國外交政策的外表下,美國的實際作為卻經常招致言行不一、無法堅持的非難。儘管川普希望順應民意而從中東撤軍,但卻往往引發國內建制派外交菁英的抨擊,認為此舉將造成權力真空而加劇地域動盪。雖然美國對庫德族獨立自決的理念抱持同情,卻礙於地緣政治的現實利益而無法明確支持。縱使川普強調要各國承擔自身安全責任,但卻以追殺伊斯蘭國首腦及擔任全球反恐領袖為榮。彭斯一方面以自由主義價值抨擊北京,另方面卻宣稱不尋求對抗中國。這些事例無不凸顯美國作為自由主義霸權在價值理念與現實利益權衡間的兩難,及其口頭言語和實際行動間的落差。
對台灣而言,美國對自由主義霸業的推動無疑將有利於同屬民主陣營的我國。但面對美國在推動此霸業的侷限,台灣亦須謹慎面對。簡言之,我國應持續拓展與美國理念價值重疊的部分,以擴大美國支持,另方面又應避免讓台灣成為美國在理念價值與實質利益間必須作出艱難抉擇的機會。如此,台灣方能在美國自由主義霸業的推動下趨利避害。